2月27日晚,保健品行业上市公司汤臣倍健(300146.SZ)发布2018年财报,公司业绩稳定,关键指标都很靓丽。但是,在这份靓丽报表之下,隐藏着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危机。这些危机犹如悬在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投资者时刻担忧。
年报显示,汤臣倍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39.86%;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30.79%,扣非后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41.89%。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2018年,全年扣非净利润增速首次超过营收增速。
自2015-2016年业绩增长大幅下滑后,经过2017年的战略调整,公司业绩重回高增长。
巨额收购存疑 商誉减值风险剧增
汤臣倍健第一大危机是高悬在头顶的巨额商誉。
所谓商誉,就是在企业并购时,购买企业所用的成本超过被购买企业净资产价值所产生的差额。上市公司花大价钱并购其他企业后,经常会出现因为“消化不良”导致高额商誉减值的情况,由此给公司造成亏损。
汤臣倍健认为2018年的靓丽业绩归功于此前的战略调整,而这一轮战略调整就包括一次大手笔收购。
2018年,汤臣倍健融资收购了澳大利亚益生菌产品企业LSG公司(澳洲Life-Space集团)。
这次收购在给公司带来巨额负债的同时,也给汤臣倍健带来了巨额的商誉。
从固定资产角度来看,作为一家生产销售型公司,LSG公司并没有多少生产设备,其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设备都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取的,截至2018年3月31日,其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原值为215.57万元,账面价值仅有108.98万元。
为了收购LSG公司,汤臣倍健付出了34.11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而当时LSG公司的净资产只有1亿元人民币,中间的差额非常巨大。
数据显示,靠融资完成此次收购之后的汤臣倍健负债大幅增加了323.79%,资产负债率由此前的20.07%猛增至52.11%。而公司截至2018年的商誉总额为21.66亿元,全部是此次收购LSG所形成的,占总资产的22.12%。
根据并购方案显示的数据, LSG公司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7亿元、4.74亿元和1.48亿元,其中2017年营业收入增速达54.27%,数据十分靓丽。
但相对应的净利润增长则“几乎可以忽略”。 LSG公司2017年实现净利润6337万元,相较于2016年的净利润6303万元仅增加了34万元,增长比例仅仅为0.54%。
从披露的LSG公司资料中发现,LSG公司2017年利润增长“微乎其微”是因为被同期的巨额费用所侵蚀。LSG公司的费用从2016年的800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57亿元,增速高达95.76%,远超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费用项目细分来看,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速更是惊人,分别达到了87.37%和138.22%。
并购了这样一家企业,汤臣倍健曾坦言,“吃下来或许容易,咽下去难,消化更是难上加难”。在汤臣倍健2018年年报中,记者没有找到关于LSD公司的数据。此前LSD公司曾披露了 2018年1-8月的净利润为4817万元,但年化后的利润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难以确认。
如果并购的标的公司的业绩惨淡,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额的商誉减值。这一风险已经被多家上市公司亲身验证过。以天神娱乐为例,公司预计2018年净利亏损73亿元,其中商誉减值就高达48亿元,该公司因此有望成为2018年的年度亏损王。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引发的暴雷事件频频出现, 根据2018年年报、快报或预告显示,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去年业绩亏损额或超过10亿元,此外还有200多家公司亏损额或超过亿元,商誉减值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宣传、产品质量问题缠身
作为该公司主营业务的保健品不同于药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因此保健品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保健品商家往往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广告营销,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来吸引客户购买,而由此带来的过度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困扰着汤臣倍健。
2012年,汤臣倍健产品被曝铅含量超标。2013年,汤臣倍健的3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中,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
2015年,汤臣倍健因一份“宣传册”被质疑虚假宣传,消费者甚至把代言人姚明告上法庭。尽管汤臣倍健事后屡次澄清,但该事件却反映了保健品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2016年3月,汤臣倍健因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包装现象,登上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黑名单之列。
2018年3月,汤臣倍健违规宣称,其生产的胶原蛋白维生素C维生素E粉和番茄红素维生素E软胶囊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乳房和子宫的保健,减少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等功能,被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该广告无广告批准文号,涉嫌违反《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被立案处理。
2018年10月,中消协发布的《坚固骨骼 我们如何正确的补钙》一文中,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保健产品进行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包括汤臣倍健(液体钙胶囊)在内的四款产品所标注的含钙量钙含量均低于实际检测值。其中,汤臣倍健液体钙软胶囊的标注值2.5×105(mg/kg),中消协实测值为2.27×105(mg/kg)。
广告宣传夸张、产品质量却不足,对公司品牌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虽然这是大量保健品企业的“通病”,但对上市公司而言,由此可能引发的危机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这样的模式导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年年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增幅为52.35%,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52%;2018年中期销售费用同比大幅上涨71.86%。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终端及经销商费用以及广告费用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费用不断增加的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在逐年降低,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报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42%、2.68%和2.38%。
研发投入的不断降低虽然不能完全与产品质量联系在一起,但公司重销售轻产品的趋势已经显露无疑。
社保政策收紧带来隐忧
除此之外,汤臣倍健还有第三个隐忧,即医保政策收紧对公司产品销售的影响。
2018年1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文称,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日前印发《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旨在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
众所周知,依靠购买保健品套取医保是我国医保制度的重灾区。
据中信建投研报称,大型连锁药房政策执行规范度较高,保健品销售中通过医保卡购买的金额占比为10%-20%不等,部分中小型药房存在盗刷现象,占比估计达到20%-30%。
业内人士对北青网记者介绍,汤臣倍健70%以上的收入业绩来自于药店渠道,若医保卡政策收紧则会影响其收入增速。
此前汤臣倍健在业绩说明会上确认了该数据,汤臣倍健表示,公司拥有全渠道销售体系,其中药店一直是公司的优势渠道,2018年前三季度药店渠道收入占比超过70%。
虽然医保政策收紧对汤臣倍健新一年业绩的影响显现还需要时日。但投资市场已提前做出反应,在政策消息发布后,汤臣倍健收获两个跌停。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药店销售渠道之外,汤臣倍健一直谋求得到直销牌照,开展直销模式。然而此次直销行业震荡之际,2月14日,负责直销牌照发放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商务部已经暂停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正在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健市场整治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一段时间内,汤臣倍健在销售模式上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