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网 7月6日讯 (经济日报)文 | 刘志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将不断提升各地区各行业的内在统一性、互补性、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而有效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关联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打通制约国民经济循环的梗阻,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消除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的瓶颈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市场资源的有力支撑。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还要看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有助于从多方面优化市场环境,使企业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调配资源和生产要素,强化对创新的要素支撑,提高创新的效率;能有效降低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升创新的收益;能有效破除制约技术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有序流转的各种桎梏,促进跨区域的技术溢出。
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需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引。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坚决破除地区之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持续健全有利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各种体制机制,特别是要避免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发挥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用好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结合各地的实际条件实现差异化发展。
要坚持破立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既要着眼于破除阻碍国内循环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又要着眼于建设有利于促进统一大市场的规则体系。应在制度上、政策上、思想观念上加强引导,加强市场领域的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和执行的协同性。
要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强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建设和维护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意识。
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还需多方协同推进,持续提升统一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体系。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不断提升各地质量、标准、计量、商标、专利等领域规则的统一性,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修订完善一批国家标准,加大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力度。
二是提升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骨干线网运输能力,打破主要城市间现存的运输能力瓶颈,促进港口群联动协作,构建高等级航道网,推动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完善区域交通运输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加快建设高层次、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规则,不断提升区域间、部门间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此外,还需加快全国性、区域性交易中心建设。
三是建立协同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政策执行的协同性,建立健全跨区域市场监管的全方位协作机制,完善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地区综合执法;共同开展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的合作,强化执法联动;加强工商、知识产权、海关、邮政等部门的执法协作。
四是建设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监管的全面性、一致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行业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