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仿冒混淆、流量劫持……如今,社交网络平台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发紧密,线上消费模式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网络不正当竞争等市场乱象也随之出现。维护好网络市场秩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工作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查办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3547件,同期价监竞争守护行动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8219件,占比43.16%,市场营商环境更显公平,反不正当竞争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形式,并明确了监督检查办法和法律责任。《规定》发布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紧盯重点时段与人群,加大对网络知名主播及团队、大型电商平台、头部商家等重点对象以及网络直播基地、电商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查办和纠正了一批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效果,保护企业品牌形象和创新成果,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优化市场竞争生态。
对于消费者高度关注、违法行为高发的保健品、儿童用品等重点领域和产品,聚焦夸大宣传功效等重点问题开展整治。瞄准民生难点痛点和关键消费节点加大监测和执法力度,查处一大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虚假宣传、仿冒混淆案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法治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加快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出台,组织编写并公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释义》,起草制定《关于虚假商业宣传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引》,夯实专项执法制度根基。
加强信用监管,是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手段。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与网信、公安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推动跨区域、跨系统案件有效衔接,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建立网络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将违法记录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严重违法企业共同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专项执法多元共治格局。同时,围绕《规定》中列举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发挥智慧监管效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识别和打击违法行为的精准度。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在2025年继续部署开展整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行动,持续推动《规定》贯彻实施,着力优化监管方式方法,统筹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