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致敬》栏目来啦
欢迎家人们和荣格
共读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
让科学家精神永放光芒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疫苗,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谈到疫苗,有一位中国人值得我们去铭记与致敬!
他就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唯一一个中国人、以身试毒研发出众多疫苗的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汤飞凡,其贡献涵盖传染病防治、疫苗研发及病毒学研究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父”“衣原体之父”,也曾是最早接近诺奖的中国人之一。让我们一起来共读他的科学故事吧~

01
少有大志:自幼立志学医救国
1897年,汤飞凡生于湖南醴陵(lǐ líng),幼年目睹家乡瘟疫频发、医疗落后的现状,立下学医救国之志。
1914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后任助教。
1925年-192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并工作,师从著名病毒学家秦瑟,在病毒学领域崭露头角。1929年,他放弃哈佛优越条件,应恩师颜福庆邀请回国。

02
非凡“疫”生:中国疫苗之父
回国后,汤飞凡开始进行病毒学研究,先后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教授、中央防疫处处长。他带领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们,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事业。
研制“中国第一支青霉素”
1942年前后,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可能,但中国抗战的战场上,青霉素却一剂难求——英美军方严格控制青霉素生产的各个环节,将其列为军事机密。
怎么办呢?汤飞凡领衔的中央防疫处决定自己研制。面对简陋的设施,很多人都认为汤飞凡是在说笑话,但他态度坚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力而为之!”
汤飞凡首先带领团队去寻找能够生产青霉素的菌株。他们找遍了各种容易发霉的东西:旧衣服、水果、古钱……最终在一双放置很久的皮鞋上发现了一团绿霉,进而分离出了一株可以产生青霉素的菌株——这是当时国内第一次分离出青霉素。[1]
在解决了菌株问题后,汤飞凡又筹集资金,用一台又旧又漏的锅炉给实验器皿消毒和制造蒸馏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1944年9月,汤飞凡的团队独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批青霉素粗制品。第一批只有5瓶,其中2瓶分别被送到英国和美国鉴定——检测报告完全没问题。此后,中国研制的青霉素开始大批量生产,不仅有力支援抗日战争,甚至有部分还供应给欧美盟军。

不断研制出众多疫苗
不仅是青霉素,汤飞凡还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抗战结束后,他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他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
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中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2],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汤飞凡对人类和对中国防疫的贡献堪称无双,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父”。

03
“光明使者”:以身试毒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严重的话,会引起双目失明。在20世纪早期,沙眼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全世界大约有25%的人患有沙眼,中国的沙眼发病率高达55%,在农村地区高达80%,有“十眼九沙”之说。

关于沙眼的成因,从19世纪末以来,即有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但都未能得到证明。
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起,汤飞凡就进入沙眼病原的研究。当时日本有位著名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认为沙眼是颗粒杆菌引起的。但汤飞凡以实验证明颗粒杆菌并无致病作用,从而推翻了沙眼的“细菌病原说”。遗憾的是,此后由于抗日战争,他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在被战火中断了20年的研究之后,汤飞凡带领他的团队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开始了探索。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1957年,汤飞凡和他的团队用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第一次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病原体——这是全世界第一株沙眼病原体。
汤飞凡随即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版上,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但质疑也随之而来:你怎么证明这种病原体能引起沙眼?
怎么证明?只有做人体实验。但沙眼是有可能导致失明的,但汤飞凡不顾众人的阻止,让助手把这种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他认为:“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用人做实验,科学研究人员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
在滴入病原体后,汤飞凡的一只眼睛几天后就红肿起来,形成了典型沙眼。但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汤飞凡坚持不用药,带着这只红肿发炎的眼睛坚持工作了40天,完整记录了沙眼的病程。
在此之后,包括美国、英国、以色列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实验室都宣布确认了汤飞凡的研究成果。汤飞凡把自己分离出的这株病原体称为“TE8”,但国际上更愿意称之为“汤氏病毒”——证明它是汤飞凡的研究成果。
汤飞凡的研究成果,使得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有了科学依据,新的治疗药物很快问世。全世界的沙眼患者迅速减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下降到了不到6%,至今已几乎绝迹[1]。
汤飞凡义无反顾以身试毒,化身“光明使者”,拯救了亿万国人的眼睛。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但不幸的是,汤飞凡在1958年因政治原因蒙冤自缢,享年61岁。他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让他的科学成就和贡献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1976年6月,卫生部为汤飞凡举行追悼会,为汤飞凡恢复名誉,予以他极高评价[3]。
1979年,卫生部为汤飞凡彻底平反昭雪。
1981年5月,第25届国际沙眼防洽组织大会,为故去汤飞凡颁发防治沙眼金质奖章。

图片来源:网络
1982年11月,国家追授汤飞凡成功分离沙眼衣原体科学发明奖。
1992年,中国为汤飞凡专门发行了纪念邮票。

图片来源:网络
04
向汤飞凡致敬
汤飞凡的一生充满了科学探索和贡献,他的科学探索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科学水平,也为全球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汤飞凡这一生都在造福于人民,正是因为有了汤飞凡,亿万的家庭幸福才有了保障。向汤飞凡致敬!
参考来源:
[1]张玮.历史的温度[M].中信出版集团.2023-04.
[2] 2021-11-11新湖南:这个醴陵人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王”,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
[3]百度百科:汤飞凡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A4%E9%A3%9E%E5%87%A1?
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