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使用保健品做到“四防”

购买、使用保健品做到“四防”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经常“嘘寒问暖”,以心理关爱、志愿陪护、义务诊疗、低价旅游、养生讲座、开会送鸡蛋等方式,获得老人信任,借机向老人推销所谓的“保健食品”,往往这些保健食品的作用和效果只凭主观感受,无法作出科学认定。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经常“嘘寒问暖”,以心理关爱、志愿陪护、义务诊疗、低价旅游、养生讲座、开会送鸡蛋等方式,获得老人信任,借机向老人推销所谓的“保健食品”,往往这些保健食品的作用和效果只凭主观感受,无法作出科学认定。

7月4日,镇江消协介绍,消费者孙女士近日反映,其八旬老母亲购买了1.5万元的保健产品,孙女士通过网上查询,发现此保健品价格虚高,ISO体系认证证书是假的。随即,要求退货退款,但被商家拒绝。

镇江法院去年也审理了一起涉老诈骗案,一款成本仅12元的普通食品通过虚假宣传被包装成近4000元的昂贵保健品,受害老年人达上万名,案值1.4亿元。

保健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而老年消费群体是保健品销售的重点人群。不法经营者设置了各种圈套,诱导老年消费者“中招”。为此,镇江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要做到“四防”:

一防鱼目混珠。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用来治疗疾病。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保健食品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似。消费者选择时,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标识,同时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二防虚假宣传。有些保健品宣传,或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或用名人、作家、患者代言作秀、或用假冒教授学者医生现身说法,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说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

三防非法销售。一些无良商家看到保健市场空间巨大,一门心思通过非法营销甚至传销等套路精准“忽悠”老年人,以虚高的价格向其推销低劣的商品。消费者特别要注意经营者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不要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免费试用等活动。

四防长期服用。如果是健康人群,通过日常的饮食,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满足机体的需要,没必要服用保健食品。从医学角度来讲,只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才需要使用保健品调节机体。如果不管什么成份、功能、是否适合自己,拿来就吃,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身体状态得到改善,保健的目的已达到,则不必继续服用。

此外,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还应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直接与经营者协商,难以达成一致的,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