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出自《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范蠡弃政经商的故事。范蠡是黄老思想的化身,而黄老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学问,其根本要义在于“清静寡欲”、“后发制人”、“以柔克刚”、“欲取先予”,一旦时机成熟则如“猛禽鸷鸟之发”。范蠡就是靠着这一套协助勾践打败了吴国,也是靠着这一套规避了勾践的伤害,又是靠着这一套去经商。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为之出谋划策,千辛万苦竭尽全力地奋斗了二十多年,终于帮着勾践灭掉了吴国,报了当年的深仇。并出兵淮河以北压倒了齐、晋等国,成了天下的霸主,范蠡自己也做了越国的上将军。胜利回国以后,范蠡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太大,功高盖主,而且他了解勾践这个人只能与他同患难,而不能同他共安乐。于是写了一封辞职信,派人送给了勾践,自己带着一些财物和少数的亲信仆从乘船渡海走了。
范蠡渡海来到了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田劳动。父子几个辛辛苦苦地创置家业,没过多久,又积起了几十万的家产。齐国人听说他能干,就去请他做了齐国的宰相。过了一段时间,范蠡再次交回了相印,并把他的家财全部散发给了他的朋友和乡亲,只带着一些贵重的东西悄悄地离开了齐国,来到了陶邑这个地方。
来到陶邑以后,范蠡自称陶朱公。范蠡父子几个重新在这里耕田放牧,买进卖出,准确地把握行情,以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没过多久,又积累起了数以亿计的资产,陶朱公的名声传遍天下。有一次,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关押起来了,范蠡准备打发他的小儿子去楚国看看,这时,范蠡的大儿子请求让他去,范蠡执意不肯,大儿子便以自杀相威胁,最后,范蠡无奈的叹了口气,只得派老大去了。临走前他写了一封信让老大带着交给自己的好友庄先生,并嘱咐道:“你一到楚国就把钱给庄先生送去,听凭他随意打发,不要和他发生任何争执。”
到了楚国,老大找到了庄先生家,原来庄先生住在一个靠近城墙的地方,房舍四周都长满了荒草,家境非常贫困。老大按照他父亲的嘱咐给庄先生呈上了书信,并把钱交给了庄先生。庄先生说:“你可以赶紧回去了,千万不要在这里停留!一旦你的弟弟被放出来了,你们也不要问他是怎么出来的。”
庄先生虽然身居陋巷,但是他为人廉洁正直,在楚国名声很大, 所以楚国人都把他当成师长来尊敬。当范蠡让儿子给他送来钱,他并不是真想接受,想等到事情办完以后再退还给他。 所以当他一见到钱时,就嘱咐他的妻子说: “这些钱是陶朱公的,你们不要动,我们日后要退给他们的。"后来庄先生找了一个机会去见楚王,劝说楚王大赦天下。
老大离开了庄先生家后,其实并没有走,在楚都留了下来,并用钱去贿赂楚国的当权者。这时接受了财物的那些楚国权贵们赶紧把这一消息告诉范蠡大儿子。老大以为楚王既然要宣布大赦,他的二弟当然就会被释放的,没有必要再把重礼白白地送给庄先生,于是到庄先生家里把钱要了回来。
庄先生感到十分羞愧,竟然被一个年轻人戏耍,于是进宫去见楚王,告诉楚王说:“陶邑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关在楚国,他们家里人用钱贿赂了大王的亲信,这样的人不能赦免。”于是楚王下令处决了范蠡的二儿子,然后才宣布了大赦令。
老大拉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他的母亲和很悲伤,范蠡却笑着说:“我早就料到老大去了必定要断送他二弟的性命,他倒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就是因为他舍不得丢掉钱财。他从小跟着我一起操劳,受过苦,知道生计的艰难,所以他合不得钱财。至于老三,他一生下来所看见的就是我的富贵,乘高车,赶大马,行围打猎,他哪里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呢?所以随便挥霍,从不知道吝惜。当初我之所以要让他去,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而老大不能,所以最后把他二弟的性命断送了。这也是一种定数,不必再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