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传统企业转型医用物资生产,补全储备缺口
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用物资的短缺问题一时被推上浪尖。特别是湖北省地区一线医护人员和病患对医用物资的需求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少传统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倾向中,也在国家的强力号召下,转型生产医用物资。
比如简阳市某酒厂将产品线精准转化为酒精生产,据悉,此生产线可日产浓度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约5吨,扩能增效后预计可实现日产医用酒精消毒液10吨。
又比如某服饰工厂给车间配备测温枪、消毒液等设备,积极转型生产口罩。一方面不延误正常开工,又践行了公司的社会责任。
也有创业型公司刚刚融资结束,取消了原本的发展规划,直接将资金投入到医用物资的生产上。
根据各方消息的综合整理,目前涉及转型医用物资生产的各类企业已经达到数千家。其中涉及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汽车制造业等集团化大型企业。
无论是孤注一掷的全力发展,还是部分转型锦上添花,无疑,这些生产出的医用物资将在较短时间里补全国内医用物资的豁口,为缓和疫情和更加健全的医疗体系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哪些企业适合转型医用物资生产?
医用物资和医疗物资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比如口罩、防护服的分类就有不少,而能生产出医疗器械的生产线所具备的资质要求更高,需要报备的流程也更复杂。
医用物资相对医疗物资来说更为宽泛,使用率更高,更注重医疗体系大量的日常消耗。相比较医疗物资来说,医用物资的治疗针对性教小,使用标准和条件也更少。
目前看到不少企业转型医用物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本身就有足够的条件生产医用物资
比如原本就是服装店,造酒厂,或者拥有一些原料辅料生产线。这些企业的生产转型符合部分转型和升级的条件。他们本身不需要投入新的资金力量和人力去拓展医用物资的渠道,这样的转型是用力最小,产出最大的高效例子。
投资购买医用物资生产线
也有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投资型集团,为了彰显社会责任,会选择收购一条或多条医用物资生产线。实际上,原本在疫情爆发之前,口罩生产之类的物资需求量并不大,再加上高规格的医用物资审批好宝贝流程复杂和繁琐,导致收购生产线的成本虽也不小,但和大型投资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对于很多大型投资集团来说,收购这些生产线的成本并不是特别高,可能和某些公益项目的投入差不多。但是此时此刻,所能起到的实际效果绝对超出了普通的社会责任项目的投入。
拥有较大会员基数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多为微商,直销,拥有较多门店的集团,社交电商类公司。
比如:
2月21日,落户在安发(宁德)生物科技园的福建米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口罩生产线举行投产仪式。
绿叶科技集团放弃高毛利的彩妆生产,将原计划用于彩妆生产的GMP车间,换装口罩生产设备,生产市场紧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现已在积极开展申领相关资质等口罩生产筹备工作。
微商大咖张庭也官宣收购了口罩生产线,全力支持武汉肺炎一线抗疫工作。
2月4日,卫康生物递交申请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2月6日,卫康生物即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审批,获得84消毒液生产批号,顺利开工生产。目前卫康生物可实现日产84消毒液50吨。
………..
另外,如同仁堂,东阿阿胶,康恩贝都通过子公司的生产线加大医用物资的生产。
这些公司拥有较多的员工,较多的加盟商,代理商,拥有较多的门店。对他们来说,相关人员对医用物资的使用需求本身就非常多。加大生产投入,一方面是自救,一方面也是救人。
除了上述说的会员基数较大的企业外,也有如电子产品企业,汽车企业在转型做医用物资。虽然他们既无店面,也无会员基数,但是动辄数万的员工也急需健康保障。
另外,普通类型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不只是医用物资,也是基本的劳保物资,当然也可作为辅助礼品,赠送给会员或员工。但若商业主体无医用物资销售的资质,销售该类产品是触犯法律法规的,目前已经有数起微商贩卖口罩引起的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转型医用物资对企业的好处有哪些?
自给自足缓解内部压力
投入一定量的医用物资生产,最根本的是缓解企业集团内部的消耗。众所周知的是,目前医用消耗主要集中在一线抗疫工作中,但普通人也需要使用非常大量的口罩,消毒液。从外界购买,一方面是物流可能较为缓慢,一方面中间流程也较为麻烦,因此如果能自给自足当然是最优先的选择。
跟随政策导向,力争市场需求,占据医疗体系盈利风口
虽然国内市场已逐步放开,但政策导向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随着疫情的出现,医疗物资的储备不足问题,足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积极配合领导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市场经济的宏观调节为方向,补足空缺,把握未来的医疗体系市场,是有极大可能出现全新的健康产业巨头企业。
不但如此,事实上,不少原本做医用物资的企业效益并不好,适时地合作,不但能长远占据商业优势,也从导向上挽救了一批良性产能。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公益热度
当然,更多的企业转型生产是为了切实落地为抗疫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际上,无论是口罩,还是酒精等物资,由于目前特殊时期,物价被良性限制,其超薄的利润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家生产企业的盈利状况的,更多的是政府机构的扶持和投资公司资金的导向性注入。
与其捐赠口罩,不如收购一条生产线来得更实在。对于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来说,这也是目前的事实。因此,投资方和生产方一拍即合,相互需求充分,互相支持。
各种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国家提上重点商议的日程,那么医用物资的生产将可能是长久的战略工作,通过一定的投入和转型,让慈善公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且是闭环,将促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厚重和真实。